“怎么找赞助?”这问题,说实话,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。但凡是做项目、搞活动的,谁不盼着能有笔钱进来,让事情做得更体面、更顺畅?可这找赞助,也不是简单地发个邮件、打个tel就能搞定的。很多时候,大家要么是方向错了,要么是方法不对,最后白费力气,还落下个“没人情愿给钱”的印象。今天就跟大家唠唠,我这些年摸爬滚打,总结出来的一些关于如何寻找赞助商的经验和教训。
很多人一上来就问“谁家能赞助我的活动?”但很少有人想过,赞助商凭什么给你钱?他们不是慈善家,也不是傻钱。背后一定有他们的生意逻辑。所以,第一个关键点,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点,就是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。他们是想提升品牌知名度?想精准触达特定人群?还是希望在某个领域建立专业形象?或者,最直接的,是希望他们的产品或服务能卖出去?
就好比我们之前有个朋友,做了一个关于古籍修复的展览。听起来挺小众的,也挺有文化价值的,对吧?他当时就想找银行赞助,觉得银行有钱,有社会责任感。结果呢?来了几家银行,看了看,意思都是“你们这个活动受众太窄了,跟我们业务关联不大”。后来他调整了思路,找到了几家做高端文旅、或者高端家居的企业。因为这些企业的目标客户群,跟那些对文化、历史、手工有追求的人高度重合。最终,不仅拿到了赞助,还跟赞助商一起策划了活动中的互动环节,效果非常好。
所以,理解了赞助商的需求,你才能知道该找谁,以及怎么去“包装”你的项目。没想明白这一层,后面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是白费。
这是另一个常见的误区:觉得赞助商越多越好,就一股脑地把contact方式发给所有可能沾点边的公司。这种“广撒网”的策略,成功率低得可怜。你想想,一家大公司,每天收到几十上百份赞助提案,你的方案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他们的眼球,让他们觉得“这就是我想要的”,那基本就石沉大海了。更何况,你的项目能量,你的资源,可能也支撑不了同时对接太多不同类型的赞助商。
我的建议是,一定要做足功课,对目标赞助商进行“画像”。不光是看他们的行业,还要看他们的近期市场动作、广告投放方向、企业文化,甚至他们高管的公开言论。比如,如果一个公司最近在主推某个年轻化的产品线,那么你的项目如果能吸引到年轻人,并且传播方式也很“潮”,那是不是就很有戏?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为一个科技类论坛寻找赞助。当时有好几家IT巨头,但也有一些新兴的、专注于某个细分领域的科技公司。我们当时觉得,能拉到大公司肯定好,但仔细研究后发现,一家做AI视觉识别的公司,最近正好在布局医疗影像分析这个方向。而我们的论坛恰好有几个关于AI在医疗领域应用的议题,而且参会的大部分是科技行业的专业人士,其中不乏在医疗科技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人。于是,我们重点攻这家公司,做了针对性的方案,效果出奇地好。他们不仅给了钱,还派了高管来做主题演讲,甚至在活动后,还跟我们探讨了后续的合作可能。
光有好的想法还不够,如何把你的项目“卖”出去,也很关键。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、有吸引力的“赞助包”或者叫“提案”。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地把活动介绍写一写。得有条理,有数据,有亮点,还有清晰的“回报”。
具体来说,一个好的赞助包里,至少应该包含:
我见过太多人,一份PPT扔过去,就说“请赞助”。这样的提案,除非你的项目本身已经非常知名,否则很难打动人。一份精心打磨的赞助包,能让赞助商直观地看到他们的投入能换来什么,这个很重要。
找到潜在赞助商,发了提案,这只是第一步。很多时候,一次沟通是远远不够的。赞助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。如果你的项目恰好对某家公司胃口,但他们现在因为各种原因(比如预算已定、内部流程复杂)暂时无法支持,也不要灰心。可以尝试保持contact,比如定期分享一下项目的进展、行业动态,或者邀请他们来参加一些相关的、不收费的活动,让他们对你的项目和团队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有一个项目,本来对接的赞助商已经谈得差不多了,结果临门一脚,对方公司突然调整了年度预算。当时负责对接的是一位杨经理,我们跟他关系一直不错。虽然这次没成,但我们还是保持了contact。后来,这家公司又启动了一个新的项目,杨经理第一个就想到了我们,因为他知道我们靠谱,而且对项目非常投入。这次合作,就比第一次顺利多了。
所以,把赞助商看作是长期合作伙伴,而不是一次性的“提款机”,很多时候效果会更好。
说实话,在如何寻找赞助商这条路上,被拒绝是常态。我记得刚开始做项目的时候,一份提案递出去,几个月没回音是常有的事。有时候对方会明确说“不符合我们的标准”,有时候就彻底“玩消失”。刚开始会觉得挺受打击的,好像自己的项目一文不值。但慢慢就习惯了,也学会了从每一次拒绝中吸取经验。
是我的提案不够吸引人?是我找的赞助商不对路?还是我的沟通方式有问题?每一次的“不行”,都是一次优化自己能力的机会。只有不断尝试,不断调整,才有可能找到那个“行”的赞助商。
现在回想起来,很多时候,找赞助更像是在“销售”一个理念,或者说,是在寻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。对方投钱,是因为他们相信你的项目能为他们带来价值,而且,他们也愿意和你的团队一起,把这件事做得更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