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怎么样手机炒股?” 这个问题,估计每个刚接触股市的朋友都问过,或者在心里盘算过。很多人一听“炒股”,就觉得是西装革履、看着电脑大屏的专业人士的游戏,但现在,手机早就把这个门槛大大拉低了。不过,这也不是说,拿出手机点几下就能立马变股神。我接触这行也有些年头了,看着身边不少人,包括我自己一开始,都走了不少弯路,所以今天就唠唠,手机炒股到底是个啥情况,怎么样才能玩得转。
说起怎么样手机炒股,最直接的入口就是你的手机和相应的炒股软件。现在市面上的APP,可以说是琳琅满目。最开始大家可能都没啥概念,就看哪个名字响亮,或者朋友推荐就下了。我记得我刚开始用的是一家比较老牌的券商的APP,界面嘛,怎么说呢,有点“年代感”。功能倒是都有,但是操作起来总觉得不够顺手,信息推送也有些滞后。后来随着市场变化,我也试过好几家,现在大家普遍用得比较多的,比如同花顺、东方财富、雪球,还有一些券商自己的APP,像华泰证券的“涨乐财富通”,中信证券的“信e投”之类的。选择哪个,我觉得得看几点:第一是界面是否清晰直观,能不能快速找到你想要的信息;第二是交易速度,这个尤其重要,有时候一秒钟就能决定你的盈亏;第三是资讯和数据是否全面,有没有一些特色的功能,比如个股深度分析、研报这些。千万别小看这个选择,选对了,能省不少事。
当然,选择APP也不是越花哨越好。有些APP为了吸引眼球,会堆砌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,但核心的交易流程反而做得不怎么样。我个人的经验是,先从最基础的行情查看、委托下单这些核心功能入手,看看它能不能流畅地完成。再者,很多券商APP现在都提供模拟交易,这绝对是新手朋友的福音。在真金白银进去之前,先用模拟盘练练手,熟悉一下操作流程,看看自己的策略是否可行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别觉得模拟交易是小儿科,很多老股民也经常用它来测试新策略。
还有一点,就是安全性。毕竟是涉及到资金操作,APP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。选择那些有正规牌照、口碑好的券商APP,通常会比较稳妥。像我之前用过一些不知名的小平台,界面做得倒是挺漂亮,但后台总给我一种不踏实的感觉,后面了解到很多都是不合规的,立马就卸载了。所以,这一点一定要擦亮眼睛。
明白了APP,接下来就是实际操作了。怎么样手机炒股,归根结底还是在于“炒”。很多人拿着手机,点来点去,但往往是被市场的噪音干扰,追涨杀跌,最后亏损累累。我当年刚开始的时候,也犯过这种错。看到某个股票涨得厉害,就忍不住追进去,结果没过多久就跌了,当时那个心情,真是不好受。后来慢慢意识到,不能只盯着K线图的涨跌,更要看背后的逻辑。
手机炒股,最直观的就是看盘。你打开APP,股票列表、行情图、买卖盘,这些是基本功。你要学会看K线,了解支撑位、压力位,还要看量能。但手机屏幕毕竟有限,不可能像电脑那样铺开一大堆指标。所以,你需要学会精简。把一些关键的指标固定在你的常用列表里,比如均线(MA)、MACD、KDJ等等。我个人比较习惯看均线和MACD,觉得这两个组合起来,对判断趋势能提供不少参考。不过,这也要根据你自己的交易风格来定,有些人喜欢看布林带,有些人喜欢看成交量变化。
下单的时候,手机操作逻辑其实跟电脑差不多,但更考验你的反应速度和精确度。比如说,挂单价格的选择。你是想市价买入,还是指定价格?在波动大的时候,市价买入可能会买到比你预期的更高的价格,或者卖得比预期低。指定价格下单,如果价格没到,你可能就错过了交易机会。所以,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,选择合适的下单方式,也是一个经验活。我经常会根据当时的市场情绪,判断是激进一点还是稳健一点。比如,在明显强势的市场,我可能会稍微激进一点,但如果市场情绪不明朗,我宁愿多等一会儿。
还有一个很多新手容易忽略的点:止损。无论你的技术分析做得多好,市场总有意外。设定好止损价,并在盘中严格执行,这是保护本金的最后一道防线。很多手机APP都提供“止损委托”功能,这是我强烈推荐大家去研究和使用的。别觉得设了止损就是认输,实际上,它是为了让你能活下来,继续战斗。
怎么样手机炒股,光有技术分析还不够,信息面的分析也同样重要。现在手机上的信息渠道很多,除了券商APP自带的资讯,还有各种财经媒体、股吧、甚至是社交媒体。如何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,而不被海量的信息淹没,是个技术活。
我通常会关注几个核心的信息源。首先是公司公告,比如财报、重大事项等,这些是上市公司自己发布的最权威的信息。其次是一些权威的财经媒体,比如新华社、证券时报、中国证券报等,它们发布的新闻通常比较客观。然后是一些专业的财经分析师的观点,但对待这些观点,我都会持保留态度,自己再去验证。毕竟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分析角度。
手机炒股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信息。比如,你开车的时候,可以听听广播里的财经新闻;上班路上,可以刷刷资讯。这让你能够更及时地掌握市场动态。不过,这也带来一个潜在的问题,就是信息过载和情绪化。看到一个突发消息,很容易就影响到你的判断,尤其是在市场波动大的时候。所以,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:在做重大决策之前,一定要冷静下来,多方求证,而不是第一时间被手机上的某个消息牵着鼻子走。
我还注意到,很多APP现在都加入了“社区”或者“话题”功能,大家可以在上面交流。这其实挺有意思的,可以看到很多散户朋友的真实想法,有些观点也挺有启发。但同样,里面也有很多情绪化的言论和不靠谱的消息,需要你自己去辨别。我倾向于把这些社区当成一个了解市场情绪的窗口,而不是直接的投资建议来源。
前面说了选工具、看盘、下单、获取信息,但归根结底,怎么样手机炒股,风险控制和心态调整才是决定你能否长期生存下来的关键。
手机炒股的便利性,有时候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。因为操作太方便了,很容易让人产生“随时随地都能交易”的错觉,也更容易冲动交易。我曾经有过一个阶段,就是因为手机操作太方便,导致频繁交易,手续费蚕食了不少利润,而且因为节奏太快,也更容易犯错误。后来我意识到,即使是手机,也要有自己的交易纪律,而不是随心所欲。比如,设定好每天的交易次数上限,或者只在关键时段进行操作。
心态的调整,这绝对是门玄学,但又实实在在影响着你的决策。股票的涨跌,牵动着很多人的情绪。当你盈利的时候,可能会得意忘形;当你亏损的时候,可能会焦虑不安,甚至为了回本而不顾一切。我之前有个朋友,就是因为一次大的亏损,心态崩了,之后说什么都不敢碰股票了。对我来说,我学会的是“见好就收,小亏快跑”。看到自己的股票已经达到了预设的盈利目标,就果断卖出,即使它后面可能还会涨。同样,如果发现情况不对,设定好的止损位到了,就毫不犹豫地卖出,哪怕后面它又涨回来了。这种“割肉”的感觉很难受,但长远来看,能让你避免更大的损失。
还有就是,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分散投资是基本的风险管理常识。即使你手机上看盘很方便,也不意味着你可以把所有资金都集中在一两只股票上。我一般会把资金分成几个部分,一部分用于短线波段操作,一部分用于长线价值投资,再有一部分作为备用金。这样,即使某一部分出了问题,也不至于全盘皆输。
总的来说,怎么样手机炒股,它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入口,但要真正做好,还是需要耐心、纪律和持续学习。把它当作一个工具,而不是一个db的机器。刚开始的时候,多花点时间去学习,去摸索,去模拟,等你真正上手了,你会发现,手机炒股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