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香港物价那么高?一个过来人的碎碎念

期货问答 (2) 4小时前

为什么香港物价那么高?一个过来人的碎碎念_https://cj002.lansai.wang_期货问答_第1张

香港物价高,这大概是所有来过或者想来香港的人都会有的第一印象。但到底为什么这么高?很多人上来就说,是地段租金,是土地供应,好像把责任都推给了“地方”本身。在我看来,这固然是重要因素,但远非全部。很多时候,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,深层的原因,跟这座城市的经济结构、消费习惯,甚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,都脱不了干系。

土地稀缺是原罪?

说到香港的物价,不能不提土地。确实,香港地方小,人口密集,这点是毋庸置疑的。我刚来的时候,就被那些密密麻麻的楼房给震撼到了,每一寸土地都好像被压榨到了极致。这种稀缺性,自然会传导到方方面面。你想开个小店?先看看你的租金是不是能承受。想买个房?那更是天文数字。

举个例子,我在湾仔那边有个朋友,开了一家很小的甜品店。当初选址的时候,绕了不知道多少条街,最后挑了个不起眼的巷子。即便如此,那个店面的租金,我大概听他说过,一年下来能顶我在内地很多二线城市一个不错的写字楼的年租金了。这还不算装修、水电,加上人工,你想想,他卖的甜品,定价能不高吗?

而且,这种土地稀缺带来的影响,不是简单的“贵”,而是它会催生一种“惜售”或者“惜租”的心态。业主宁愿把好的位置空着,也不愿意以较低的价格租给“不确定”的租户。一来二去,好位置就只剩下那些能支付高昂租金的连锁大品牌,或者说,本身利润空间就非常大的行业。这就在无形中拉高了整体的消费门槛。

“大牌效应”与消费升级的另一面

当然,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,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品牌,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。无论是奢侈品、电子产品,还是日用品,你想得到的,几乎都能在香港找到。而且,很多时候,相比于内地,某些品牌的产品价格会更具竞争力,或者说,新款上市的速度更快。

这种“大牌效应”或者说“国际化”,一方面吸引了全球的消费者,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流量,这本身就会抬高当地的物价水平,毕竟,这里是世界名牌展示和销售的重要窗口。但另一方面,它也塑造了一种“主流”的消费认知。在很多香港人看来,消费某种特定价位的商品,或者在某个特定档次的餐厅用餐,是一种“正常”或者“体面”的生活方式。

我记得有一次,和几个香港的朋友吃饭,他们很自然地就去了一家人均几百港币的餐厅。当时我心里嘀咕,是不是有点太奢侈了?但他们却觉得很平常。后来才知道,在他们很多人的社交圈里,这种消费习惯是很普遍的。久而久之,这种“主流”的消费标准,就进一步固化了高物价的现象。毕竟,商家也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定价的,当市场普遍能接受更高的价格时,价格自然就会往上走。

供应链、税收与货币

除了地段和消费习惯,还有一些更根本性的因素。比如,香港很多商品,尤其是食品和日用品,是依赖进口的。这意味着,从采购、运输到最终销售,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会被叠加进来。而且,由于对本地生产的扶持力度相对较小,很多生活必需品就不得不依赖外部供应,一旦国际市场价格波动,香港的物价也容易受到影响。

再者,虽然很多人提到香港是自由港,税率低。这确实吸引了很多商家和消费者。但是,一些非直接税,比如一些服务税或者特定商品附加税,虽然不像增值税那样普遍,但也是存在的。而且,即便是所谓的“低税率”,也需要考虑到整体的运营成本。高昂的租金、工资成本,最终都会体现在商品的价格上。

说到底,香港的物价高,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。它不是某一个原因造成的“孤例”,而是这座城市独特的经济模式、社会结构和地理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。每次听到别人说“香港物价高”,我总会想,这背后,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运转,而我们看到的,只是这个系统最终呈现出来的一个价格标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