债券为何涨跌,这其中的门道和我们普通人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

财经问答 (6) 16小时前

债券为何涨跌,这其中的门道和我们普通人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_https://cj002.lansai.wang_财经问答_第1张

总有人问我,债券不是固定收益吗,怎么还会涨跌?这个问题看似简单,但背后牵扯到的东西,别说外行了,有时候连我们自己也会在市场的波动里头晕一下。归根到底,债券的价格,就像任何一种商品一样,它的价值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时刻受到供需关系、市场情绪以及更深层次的经济基本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

影响债券价格的“看不见的手”

最直接的,也是最容易理解的,就是利率的变化。大家都知道,债券是有票面利率的,但市场在交易的,是已经发行出去,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的“旧”债券。假设你手头有一张票面利率为3%的债券,你买来的时候,市场上的无风险利率大致也是3%左右,觉得挺好。但如果央行突然加息了,新发行的债券可能票面利率就变成了4%了。那你的那张3%的债券,在同样期限下,吸引力是不是就大打折扣了?为了让别人愿意买你的旧债券,你就得降价,也就是债券价格下跌。反之,如果利率下降,你的3%债券就显得相对更有吸引力,价格自然会上涨。这就像一个跷跷板,利率上,旧债券价格下,利率下,旧债券价格上,这是一个基本规律。

当然,这个“利率”指的不仅仅是央行的基准利率,更重要的是市场上的到期收益率(Yield to Maturity, YTM)。这个YTM包含了你未来能收到的所有利息和到期时拿回的本金,折算成年化收益率。当市场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升高时,新的债券会提供更高的YTM,这就迫使旧债券为了匹配这个回报率而降低价格。反之,对未来利率预期降低,市场会接受更低的YTM,旧债券价格就容易上去。

我们投资的时候,尤其是在一些固收产品里,比如基金,它们持有的债券组合,其净值波动,很大程度上就是由这个利率变化驱动的。我们看到的净值曲线,就是这些“看不见的手”在起作用的直观体现。

信用风险:钱袋子会不会“跑路”?

除了利率,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,那就是债券发行方的“信用”。债券本质上是借钱,所以你得看这个借钱的人(发行方)有没有能力按时还钱。万一发行方出了财务问题,甚至有违约的风险,那这张债券的价值就会大跌,甚至可能血本无归。这叫做信用风险。

所以,你看,债券不仅看利率,还得看谁来“背书”。一般来说,政府发行的国债,信用等级最高,因为国家破产的概率是极低的。而企业发行的公司债,信用等级就参差不齐了。评级机构会给债券打分,比如AAA、AA、BBB等等,分数越高代表信用越好。当一个发行方的信用评级被下调,或者市场对其信用状况产生担忧时,它的债券价格就会下跌。反之,如果一个公司经营状况好转,信用评级被提升,它的债券价格就可能上涨。

我记得前几年,有过几次企业债券集中爆雷的事件。那时候,市场上对某些行业的企业债,特别是那些之前看起来“稳定”的,突然就恐慌起来。即使是同一行业内,那些财务状况稍弱一些的,其债券价格跌得特别厉害,流动性也变得很差,想卖都卖不出去,或者只能以非常低的价格才能成交。那阵子,我们做固收产品的,每天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盯紧那些评级变化和负面新闻。

供需与市场情绪:羊群效应和“聪明钱”

当然,市场上的供需关系,就像买菜一样,人多要买,价格就高;人少买,价格就低。债券也是一样,如果市场对某个品种的债券需求旺盛,买的人多了,价格自然会上涨。这种需求可能来自于机构投资者的大规模配置,也可能是一些宏观经济周期的判断。比如,在经济下行、股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候,很多资金会避险流入债券市场,特别是国债,这就会推高债券价格。

而市场情绪,这种看不见的、有时甚至是无理性的因素,也扮演着不小的角色。有时候,即使基本面看起来变化不大,但市场的一轮恐慌或者狂热,就能把债券价格搅得天翻地覆。这种“羊群效应”在金融市场非常普遍。大家都在买,我就跟着买;大家都在卖,我也跟着卖,生怕错过什么或者被套牢。这种情况下,即使是专业的投资者,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,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裹挟。

特殊情况:浮动利率债的“小动作”

还有一个细节,是我们可能不太常注意到的,那就是浮动利率债券。这类债券的票面利率会随着某个基准利率(比如LIBOR或者LPR)的变化而调整。如果基准利率上升,它的票面利息就跟着涨,这对持有人来说是好事,债券价格相对更稳定,因为利息的增加能够部分抵消利率上升带来的价格下跌压力。反之,如果基准利率下降,利息也跟着降,债券价格的上涨空间就可能受限,或者在利率下降的背景下,它的价格涨幅不如固定利率债券明显。

这种浮动利率债,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债券市场上也越来越多。我们做产品的时候,也要考虑这个特征。尤其是在预期利率会变动的环境中,配置一部分浮动利率债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利率风险。

久期和凸性:更深层的理解

如果想更专业地去理解债券的价格波动,还得聊聊“久期”(Duration)和“凸性”(Convexity)这两个概念。久期简单来说,就是衡量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。久期越长的债券,利率变动1%时,它的价格变动幅度就越大。固定利率、长久期、低票息的债券,对利率最敏感,价格波动也zuida。想想看,一份10年期、票面利率3%的债券,如果利率上升1%,它的价格会比一份1年期、票面利率3%的债券跌得多。

而凸性,是修正久期对利率变动非线性的影响。简单讲,凸性越高,在利率下降的时候,价格涨得越快;在利率上升的时候,价格跌得越慢。所以,很多时候,高凸性的债券,即使久期差不多,也会比低凸性的债券更受欢迎,因为它的风险收益特征更优。

当然,这些概念听起来有点抽象,但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设计固收产品的时候,会非常关注债券组合的整体久期和凸性,以达到我们设定的风险收益目标。比如,我们要发行一个目标为“稳健增值”的基金,可能就会把组合的久期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,并且选择一些有较高凸性的债券来配置。

结语:波动中寻找机会

所以你看,债券的涨跌,绝不是什么“看起来固定的东西在乱动”。它是利率、信用、供需、市场情绪,乃至更复杂的金融工具和技术指标共同作用的结果。理解了这些,我们就不至于在看到债券基金净值波动时就过度恐慌,而是能更理性地看待其中的原因。对我们投资人来说,理解这些,才能更好地在债券市场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机会,并在波动的市场中保持一份清醒和耐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