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三大行,到底是指哪几家?说实话,很多人都搞混了

股市问答 (5) 3小时前

中国三大行,到底是指哪几家?说实话,很多人都搞混了_https://cj002.lansai.wang_股市问答_第1张

“中国仨大行有哪个?”这个问题,听起来简单,但真要掰扯清楚,发现里面门道还不少。圈子里聊到“三大行”,大多数人脑子里浮现的无非是那几家体量巨大的国有商业银行,但具体指哪几家,有时候说法会有点模糊,尤其是在不同语境下,大家侧重点可能不太一样。今天就来捋一捋这个事儿,顺便聊聊我这几年在银行业里摸爬滚打的一些体会。

“三大行”的传统认知

说起“三大行”,其实更早的时候,可能更多指的是那些在改革开放初期,承担着国家政策性银行职能,后来又逐步改制为商业银行的机构。那个时候,中国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,这三家几乎是国家金融体系的脊梁。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商业利润,更多的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。

我还记得刚入行那会儿,培训时老师讲的就是这几家银行的历史地位。那时候,普通人去银行办事,最常打交道的也就是这几家,它们网点多,业务全,几乎覆盖了国内的各个角落。那时候的“三大行”更多是一种国家意志和市场地位的双重体现。

后来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,农业银行也逐渐崛起,尤其是上市之后,体量和影响力更是飞速增长。所以,有时候在讨论“最”大的几家银行时,农行也常常被拉进来一起比较。这就导致了“三大行”这个说法,在不同时期、不同人嘴里,可能具体名单会有点小小的出入。

从资产规模看“三大行”

如果单纯从资产规模来看,近些年“六大行”的说法更为普遍和准确,也就是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。这几家银行的资产规模,那都是万亿级别的,稳居国内银行业前列。

但如果非要从“最”字头上去抠,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这三家,在很多公开的数据和分析中,经常被列为第一梯队。比如,看总资产、净利润、贷款规模等等硬指标,这三家通常表现最为抢眼。

我曾经参与过一些行业内的调研项目,需要对几大行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析。每次梳理那些报表,看着小数点后面跟着的那些长串数字,感触都很深。工行和建行,这两家无论从哪个维度看,都是巨无霸级别的存在。农行虽然在某些领域可能不像另外两家那样极致,但其覆盖的广度和深度,尤其是在服务“三农”和县域经济方面,同样功不可没。

“中国仨大行有哪个”的现实考量

那么回到“中国仨大行有哪个”这个问题,如果是在比较传统的语境下,大家潜意识里想到的,大概率还是工、建、中这老几位。这更多是一种历史惯性和市场认知的结果。

但作为一名在银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我更愿意看实际的业务能力和市场影响力。现在,交通银行作为股份制银行的领头羊,其国际化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做得风生水起。而邮储银行,凭借其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,在普惠金融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
所以,如果有人问我,哪个是“中国仨大行”,我可能会稍微多问一句:“您是指哪个方面呢?”如果是从历史传承和规模效应来说,工、建、中是经典组合;如果是从最新的资产规模和市场地位来看,可能要加上农行、交行,甚至考虑一下邮储银行。这个“三大行”的说法,更像是一种约定俗成,而不是一个严格的、一成不变的定义。

实际操作中的一些体会

在实际业务中,我们接触到的客户,他们对银行的认知,往往是基于服务体验、产品创新和网点便利性。对于客户来说,一家银行是不是“三大行”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它能不能提供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。
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团队负责一个项目的对接,对方企业在选择合作银行时,并没有特别纠结于“三大行”的头衔,反而是对某家银行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服务和创新产品更感兴趣。这让我意识到,时代在变,大家看问题的角度也在变。

有时候,我们内部在讨论战略时,也会涉及不同银行的定位和优劣势。比如,某家银行在同业市场上的影响力,或者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度,这些可能比单纯的“三大行”标签更能说明问题。

结论:理解比记忆更重要

所以,与其纠结于“中国仨大行有哪个”的准确名单,不如去理解它们各自的历史贡献、当前的市场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。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,以及交通银行、邮政储蓄银行,它们都是中国金融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。

对于我来说,当大家提到“三大行”时,我心里明白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,背后可能指的是那几家体量zuida、历史最悠久的国有商业银行,但具体是谁,得看说话人的侧重点。重要的是,它们都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