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看K线图之买进信号:经验之谈

保险问答 (3) 3小时前

如何看K线图之买进信号:经验之谈_https://cj002.lansai.wang_保险问答_第1张

K线图,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,一根根红绿柱子,交织出市场的悲欢离合。但要从这堆线里“抠”出实实在在的买进信号,那就不那么容易了,很多人一看就懵,或者被一些花哨的理论忽悠瘸了。今天就随便聊聊,我自己这些年里摸爬滚打,遇到过的一些情况,希望能给还在摸索的朋友们,一点实在的东西。

不止看“形态”,更要看“情绪”

当初刚入行那会儿,跟大多数人一样,也是死磕各种K线形态,什么锤子线、启明星、乌云盖顶… 觉得把这些背下来,就能指点江山了。结果呢?亏得那叫一个惨。因为啊,这些形态,说白了,只是市场行为的一种“表现”,而背后真正驱动价格涨跌的,是无数参与者的“情绪”——贪婪、恐惧、希望、失望。光看“脸”不行,得看“心”。

比如,一个看起来像“锤子线”的K线,如果它出现在一个长期下跌趋势的末端,并且伴随着成交量的异常放大,那它传递出来的可能就是“绝望中的反扑”,是恐慌盘被打掉、开始有人悄悄进场了。但如果是在一个横盘震荡的区域,或者是一个还没跌透的下降通道里出现,那可能就只是个“假信号”,继续向下走的概率更大。

所以,在我看来,看K线图买进信号,绝不是孤立地看一根两根线,也不是机械地套用教科书上的“模型”。而是要结合整个市场的“氛围”,包括它之前走了多久的趋势,市场的整体情绪是乐观还是悲观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成交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。

成交量:K线背后的“燃料”

成交量,这玩意儿,简直是K线最忠实的“伴侣”。没有成交量的K线,就像没有油的发动机,看起来威风,实则空有其表。我一直觉得,很多散户朋友容易忽略成交量,或者只是随便看看,这是个大坑。

一个有效的买进信号,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的“配合”。比如,一个底部放量上涨,那说明有资金,而且是比较大的资金,在积极地买入,这种信号相对可靠。反之,如果价格涨了,但成交量却萎缩得厉害,那就得打个问号了,这可能是“虚假上涨”,后劲不足。

还有一种情况,是底部出现“缩量小阴线”或者“缩量小阳线”,看起来没啥起伏,但如果连续出现,并且股价并没有继续下跌,甚至开始企稳,那它可能是在“洗盘”,是主力在不怎么吸引注意力的前提下,悄悄地收集筹码。这种信号,得有耐心去观察,不能急。

关注“拐点”:趋势的转折

市场不是直线运动的,总会有起伏。我们要找的买进信号,很多时候就是市场“趋势拐点”的早期预警。这需要我们对市场的整体趋势有一个清晰的判断。

比如,一段长时间的下跌之后,市场开始出现“止跌”的迹象。这时候,我们就要格外留意那些可能预示着底部形成的K线组合。可能是一根带长下影线的反弹K线,如果伴随成交量的放大,那信号就更强了。这就像在河流的底部,突然涌现出一些气泡,说明下面有力量在涌动。

我记得有一次,在一个大家普遍看跌的市场里,某个股票连续跌了很多天,技术形态看起来很糟糕。但就在一个关键的支撑位附近,连续出现了几个缩量的小K线,股价也开始企稳。我当时觉得这不太对劲,虽然外面一片悲观,但内部可能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了。后面果然,成交量开始温和放大,股价也开始一波反弹。这就是对“止跌”信号的捕捉。

日线、周线、月线:多级别共振

单独看一个时间级别的K线图,很容易被“噪音”干扰。真正的买进信号,往往是多个时间级别K线图“共振”的结果。

也就是说,你在日线图上看到一个可能的买入信号,比如一个底部的反转形态,那么再去看它的周线图,如果周线图上也显示出企稳或者即将反弹的迹象,那这个信号的可靠性就会大大提高。更进一步,如果月线图也显示出某种积极的信号,比如正在形成一个长期的底部结构,那么这个买进信号就非常有参考价值了。

这有点像是在不同的“放大镜”下观察同一个事物,当所有放大镜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时,这个结论的可信度就非常高了。反之,如果日线图看好,但周线图、月线图依然是下跌趋势,那就要警惕了,很可能只是一个小幅度的技术性反弹,并非真正的买进机会。

均线系统:趋势的“保护伞”

均线,特别是短期均线(比如5日、10日、20日)和长期均线(比如60日、120日)的组合,对于判断买进信号也非常重要。它们能够帮助我们“过滤”掉很多短期的波动。

一个典型的买进信号,可能是股价从均线下方突破,并且有放量配合。更经典的是“均线多头排列”,比如5日、10日、20日均线都向上发散,并且股价在均线系统上方运行。这说明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健康的上升趋势,这时候在回调到均线附近获得支撑时买入,往往是比较安全的。比如,股价回调到20日均线附近,并且在上面站稳,同时成交量开始重新活跃,这就是一个不错的买进信号。

当然,也有“骗线”的时候,就是价格一度突破均线,看起来很美好,结果又跌破了。这就要结合我们前面说的成交量和整体趋势来看。如果突破伴随巨量,但很快被空头力量打下来,那就要小心了。相反,如果回调到均线,成交量萎缩,但股价坚挺,随后再放量突破,那可能就是真实的“加仓”或“建仓”信号。

“潜伏”信号:不只盯着“大阳线”

很多朋友喜欢追涨,看到涨停板了才去追,这往往是“接飞刀”。真正的买进信号,很多时候是“潜伏”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。

我个人比较喜欢观察那些长期在低位“横盘”的股票。当股价在某个区间内反复震荡,成交量也逐渐萎缩,说明市场上的多空双方在进行拉锯,但卖盘已经越来越少。这时候,如果突然出现一根放量的K线,把价格向上拉升一截,并且能够站在之前平台的上方,那可能就是主力开始“吸筹”或者“试盘”了。这种信号,虽然不是立刻涨停,但往往代表着一个潜在的、更长期的上涨机会。我当初做过的几个不错的中长线投资,很多都是从这种“磨人”的底部形态里捕捉到的。

当然,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,并且要对股票的基本面有所了解,知道它为什么会“被低估”。毕竟,不是所有在地里“趴着”的股票,最后都能长成参天大树。但如果能结合一些技术信号,比如我们前面说的成交量变化、均线状态,那么识别出真正有价值的“潜伏”信号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