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春轮胎厂为什么黄了?老司机的几点看法

期货问答 (2) 11小时前

长春轮胎厂为什么黄了?老司机的几点看法_https://cj002.lansai.wang_期货问答_第1张

“长春轮胎厂怎么黄了?”这问题,在圈子里时不时就有人问起,尤其是一些跑道时间不长的小年轻。在我看来,这问题吧,其实挺复杂的,不能一句话就说死。很多时候,人觉得一个厂“黄了”,可能是它没跟上节奏,也可能是它压根就没找对方向。就拿长春那几个老牌轮胎厂来说,当年也都是响当当的名字,现在怎么就没落了,或者说,是转型得不够及时,这背后的原因,值得聊聊。

市场变化的无情碾压

首先得说,整个汽车行业,轮胎这个环节,受到的市场冲击是zuida的。你说八十年代、九十年代,那时候买车的人,谁还管什么牌子?只要是个能跑的轮胎,就得抢着要。那时候,咱们国内的汽车保有量还在爬坡,需求旺盛,产能跟不上是常态。所以,像长春那些地方的轮胎厂,靠着“国字号”或者地域优势,能接到不少订单,日子也算过得去。

但时代不一样了啊。现在,国产车遍地开花,合资车更是琳琅满目,消费者选择太多了。而且,大家对轮胎的要求也高了,不再是单纯的“能跑就行”。静音、舒适、抓地力、耐磨,甚至还有所谓的“低滚阻”(为了省油),这些都是以前不太被重视的点。那些老厂,如果还是沿用那一套生产线、那一套研发思路,很难跟上现在市场的步伐。就像你还在用诺基亚3310,人家手里已经是智能手机了,这差距,可不是一点半点。

更何况,外资品牌在那段时间也强势进入,他们的技术、品牌影响力,对国内的轮胎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挤压。长春轮胎厂,很多都是计划经济时期留下来的,体制、管理、技术,都存在需要革新的地方。外资品牌往往能带来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,这使得它们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上,往往能做得更好。

技术研发投入的捉襟见肘

“黄了”的根本原因,很多时候还是出在技术上。你以为轮胎制造就只是炼胶、压出、硫化那么简单?那可就太小看人家了。现在一个高性能轮胎,里面涉及的材料科学、分子结构设计、模具开发、花纹设计,都是相当烧钱的。而且,这个领域,技术迭代速度也很快。你今天出一个新的耐磨配方,明天人家就可能出来一个更抓地更省油的。

我见过不少这样的情况,一些老企业,尤其是国企,很多资金都压在老设备、老厂房上,想要进行技术升级,但拿不出足够的资金。研发部门可能也就那么几个人,设备也陈旧,你想让他们搞出什么新花样?难!更别提跟国际大厂在材料、工艺上的投入去硬碰硬了。你想想,人家米其林、普利司通,一年在研发上投入多少?那是个天文数字。你一个地方性工厂,怎么比?

而且,很多时候,企业决策层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也不够。可能更看重眼前的产量和利润,对那些需要长期投入、短期见效慢的研发项目,就有点“不舍得”。这种短视,最终会要了企业的命。

品牌塑造与市场营销的落后

再好的产品,如果没人知道,或者没人愿意买,那也是白搭。长春轮胎厂,很多都是以“配套”为主,给一些大型汽车制造商提供配套轮胎。这种模式,虽然能保证一定的销量,但问题是,消费者对这个品牌没有认知度。当消费者自己去买轮胎的时候,他们可能更愿意选择那些耳熟能详的品牌,比如邓禄普、固特异,哪怕价格稍高一些。这是品牌价值的问题。

过去,轮胎企业的营销手段也相对单一。可能就靠参加一些行业展会,或者给下游客户做点关系。但现在,线上线下结合,社交媒体营销,内容营销,这些才是王道。你得让大家知道你的产品有什么特点,有什么优势。长春的很多轮胎厂,在这方面确实做得不够,错过了很多接触消费者、建立品牌忠诚度的机会。

我记得以前跟一个做轮胎生意的朋友聊,他说他现在卖轮胎,客户来咨询,第一个问题就是“什么牌子?”,第二个问题才可能是“多少钱?”。品牌,在这个时代,依然是重要的竞争力。而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长春轮胎厂,恰恰是在品牌建设上,显得力不从心。

管理模式与体制的滞后

很多老企业,尤其是从计划经济时期走过来的,其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,往往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。比如,论资排辈、人浮于事、决策效率低下等等。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。

就拿人员来说,一些技术工人可能技能还行,但年轻一代的工程师,如果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够,或者职业发展通道不清晰,很难吸引和留住他们。技术人才的断层,对一个制造业企业来说,是致命的。你得有人去研究新材料、新工艺,去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,去推动技术进步。

此外,一些国企在改制过程中,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,导致产权不清晰,或者管理层变动频繁,缺乏长期稳定的战略规划。这种不确定性,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。

对细分市场的忽视

整个轮胎市场,其实是有很多细分领域的。比如,高性能运动轮胎、越野轮胎、工程机械轮胎、航空轮胎等等。每个细分领域,都有其独特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。

一些长春的轮胎厂,可能在过去主要集中在乘用车轮胎的生产上。当整个乘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,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的时候,它们没有及时去寻找新的增长点,比如去开发特种轮胎,或者抓住新能源汽车对低滚阻、降噪轮胎的需求。错过了这些机会,自然就被时代抛下了。

我听说过一些小型的、专业化的轮胎企业,它们可能规模不大,但就因为抓住了某个细分市场的空档,做得风生水起。比如,专门生产某种特殊用途的工程轮胎,或者高端的自行车轮胎。这说明,有时候,与其在大市场里跟人硬碰硬,不如在细分市场里做精做专。

总的来说,长春轮胎厂之所以“黄了”,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,而是市场变化、技术落后、品牌营销乏力、管理体制陈旧以及对细分市场忽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,也是对那些不愿意改变的企业最无情的审判。